在中国的创业投资版图上,深圳格外亮眼:最早探索和孵化本土创投业、最早设立千亿政府引导基金,拥有深创投、达晨财智、同创伟业、东方富海、基石资本、松禾资本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企业……经过20多年的发展,深圳已经成为与北京、上海并列的中国三大创投重镇之一。深圳创投业何以“领跑”?为全国创投行业提供了怎样的经验?对此,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陈玮。
当前,深圳创投业势头强劲,呈现出三大亮点。一是基金数量与规模“六连增”。截至2024年末,深圳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备案3429只,管理规模达4103.42亿元,较2018年增长2.25倍,年化增速超20%。
二是募资结构优化,长期资本加码,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。2024年政府引导基金、社保、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出资规模达2381.06亿元,同比增长16.74%,占总投资额的59.01%。头部效应显著。前10%机构管理74%的基金规模,6只超50亿元基金总规模达686.48亿元,同比增长11.02%。
三是突出领域与赛道。从数据来看,半导体与硬科技(占比30%)、新能源与储能(占比18%),以及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(占比20%)占比较高,当下的热门领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占比14%。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也有一些市场交易案例。
作为中国创投行业的标杆性自律组织,深圳创投公会历经25载深耕,已构建起贯穿“募投管退”全链条的创投生态中枢。据陈玮介绍,通过实施“四个100”生态战略,公会汇聚了深创投等200余家头部机构,管理规模占深圳全市70%以上,并联结百家高成长科技企业、LP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,形成覆盖资本端、项目端、退出端的立体化生态网络。
针对行业痛点,公会重点破解“募资难”问题,每年召开LP大会,对接100家活跃的市场化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;同时组织“一级市场并购退出实务研讨会”,为行业探索并购退出路径提供交流平台;国际合作方面,公会设立深圳市跨境私募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,推动私募基金行业国际化发展及跨境资本有序流动,还组织会员走进中东,助力深圳创投链接全球资源。
当前,创业投资行业正迎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支持。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,给创投业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。在陈玮看来,今年6月首批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,更是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,标志着国家正引导债权资本向股权投资过渡,未来将通过持续的金融创新助力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